|
|
|
|
|
发布时间:2009-09-03
|
德国军队首先征服了波兰、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南斯拉夫和希腊;在苏联境内几乎兵临莫斯科城下;在北非已危及苏伊士运河。在被占领国内建立了冷酷无情的占领政权。然而,抵抗运动不断发生。1942年纳粹政权开始“最后解决犹太人问题”:凡是能被抓到的犹太人都被关进集中营并被杀害。被害者总数估计达600万人。这一滔天罪行开始的那年,战争发生了转折;从此德国在各个战场上节节败退。 纳粹政权的恐怖统治以及军事上失利加强了国内对希特勒的抵抗。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来自人民的各阶层。1944年7月20日一场主要由军官发动的起义失败。希特勒在他的大本营逃过了一次定时炸弹的暗杀,于是进行血腥报复。参加反抗的社会各阶层4000多人在后来的几个月中被处决。抵抗运动的杰出人物,代表着所有的牺牲者的有路德维希•贝克上将、施陶芬贝格伯爵上校、前莱比锡市长卡尔•戈尔特勒和社会民主党人尤利乌斯•勒伯尔。 战争在继续。希特勒不顾巨大伤亡仍顽抗至全国被盟军占领。1945年4月30日,这个独裁者自戕殒命,他在遗嘱中指定的接班人海军上将邓尼茨8天后无条件投降。 1945年后的历史定向:1945年5月8日/9日德国军队无条件投降后,在海军上将邓尼茨领导下的最后一届帝国政府还存在了两个星期。随后,政府成员被逮捕。后来战胜国在纽伦堡法庭上控告他们和纳粹专政统治的其他高级官员犯有破坏和平及违反人道的罪行。 战胜国-美国、英国、苏联和法国-于6月5日掌握了在帝国土地上的最高权力。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伦敦会议纪要(1944年9月12日)以及后来达成的协议行使对德国的绝对管辖权。这一政策的基础所造成的结果是德国分为3个占领区和一个分为3部分的首都柏林以及3个军事司令官组成的共同管制委员会。 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克里米亚半岛)会议上,法国被三大国纳入它们的圈内,作为第4个管制国并获得自己的占领区。在雅尔塔宣布的意图是取消德国国家的存在,而并非分割帝国的领土。斯大林对保留德国这个经济统一体尤为关心。他要求赔偿苏联由于德国的入侵所遭受的巨大损失,其赔款数额之高绝非一个占领区所能承担。除了20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外,莫斯科还要求将德国全部工业企业的80%完全转让给苏联。 在提出最初几个内容迥然不同的计划之后,美、英也转而主张保留一个有生存能力的整体德国。这样做并非出于对战争赔款的贪欲,而是因为,大约从1944年秋季开始,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对全球的均衡体系作通盘考虑时,正谋求中欧局势的稳定。在这一点上,德国经济的稳定是不可缺少的。于是,他当机立断,摒弃了臭名昭著的摩根陶计划(1944年9月)。根据该计划的建议,德国人民将来应以农耕为生,德国将划分为北方德国和南方德国。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