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
发布时间:2009-07-14       
       工业化是德国实现近代化、经济上赶超英法美等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问题。德国的工业化较英法美诸国起步晚的多。经济发展也较之落后很多。但是,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的半个世纪里,德国就基本上完成了工业化,由落后的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先进的工业国。19世纪末叶,工业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16%,接近于英国。到20世纪初,就远远超过了英国,仅次于美国,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德国是依靠什么超越英法,实现工业化的呢?这当然有许多条件。但重视教育和科学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杠杆作用无疑是它最基本的经验之一。德国依靠科学技术实现近代化的主要成功经验如下:
  第一,国家把科学技术视为强国之本,大力扶持科学研究,并直接控制科研大权,使科研为国家服务。德国有良好的科研传统,这种传统的政策一直保持下来。德国统一后不久,国家就完全控制了科研的领导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套科学研究体系。这个体系包括国立科学院、科研所和国家扶持建立的科研体系;以大学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科研所和实验室;企业中的各种科研机构。不论是国立科学院、科研所,还是大学科研中心、企业科研机构都直属于国家,国家对科研实行领导和监督,下达各种科研任务,国家还规定一切科研人员都是国家人才,由国家发给薪俸。为了加强学术交流,国家十分重视科研动态,扶持创办了许多专门刊物,如《李比希年鉴》、《物理化学杂志》、《化学会刊》等。国家始终牢牢控制科研大权,使科研跟随国家的指挥棒转,因此,大大地加速了德国工业化进程。
  第二,通过创办技术院校大力培养实用人才,并重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德国政府和企业家把科技看作是发财和竞争的手段,德国政府一方面大力创办各种中等技术院校和大学,一方面广泛搜罗人才。科技院校成为德国科学家的摇篮,许多企业家也到科技院校接受一般教育,科技院校的招生人数增长相当迅速。仅以科技大学人数为例,1891年,技术大学有学生4209人,综合大学有27398人,综合大学的学生是技术大学学生的6.5倍。1902年,技术大学学生剧增至13151人,10年期间翻3倍。1912年,技术大学的学生占大学生的15%以上。
  科技院校及大学的专门人才一般都能学以致用。贝尔纳在研究了英法德的科研状况后指出,德国的科学家具有对政府驯服的特点,工作热情很高。他们的科研都得到国家和企业主的大力支持,待遇比英法科学家好。政府和企业家重视个人才干,论资排辈不像英法那样严重,因此,德国崭露头角的青年科学家比英法多。由于国家重视人才,给科研提供种种便利,德国到国外学习的科学家大都能返回祖国工作。最突出的事例是,统一前夕,已获得多种头衔和巨大荣誉的化学家霍夫曼,拒绝许多国外大学的邀请,动员在英国学习的一批德国科学家回国。同时德国还不惜重金聘请外国专家,例如,俄国著名工程师曾到德国指导架设第一条三相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德国的企业家利用多种多样的手段吸引着科学家。
  第三,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以生产促进科研。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科学必须同生产紧密结合,才能实现对人类社会的“杠杆作用”。1873年德国的科研就开始与重工业挂钩。国内的科研机构,大学研究所和企业实验室非常重视技术的研究,例如,当煤焦油成为工业隐患时,德国在柏林大学成立了煤焦油研究中心,集中了德国最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进行研制。霍夫曼是研究中心的负责人。19世纪70年代是德国铁路建设的高潮,德国需要大量的钢铁,但是由于冶炼技术的落后,无法熔炼洛林的磷铁矿,德国企业家又集中科研力量去改造冶炼技术。
  第四,抓住化工和电气部门的技术革新,带动其它部门的技术进步。德国为什么要紧紧抓住这两个部门呢?因为这两个部门反映了当时科学发展的方面,产生的效益也最大,同时这两个部门也是对国民经济实行技术改造的关键性部门,是实行军事竞争最有力的部门,可以说,德国在19世纪70年代后的繁荣主要是靠这两个部门支撑的。据特里比尔科克的资料,德国仅慕尼黑一地的化学家就比英国全国的化学家还多。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人数编年曲线也证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德国杰出的科学家的比例最高,接近40%。这些著名的科学家大都集中在化学和电气部门。这两个部门在90年代的扩军中得到蓬勃的发展,远远走在英法前面。电气和化工部门的勃兴,要求其它部门跟上,德国正是这两部门的技术革新带动了其它部门。
第五,引进、消化和革新技术快。相对英法来说,德国能比较好地抓好采用、引进、消化吸收和革新技术三个环节,效率也明显比英法快得多。德国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快是与它所处的世界地位直接联系着,德国没有殖民地,资源也不很充足,只有到技术中去寻找国家兴盛的手段。19世纪70年代,国际竞争的加剧,更使德国依赖先进技术,德国的企业主把先进技术当作发财致富的手段,十分注意科技情报,对新技术、新发明很敏感。一旦国外有了新的发明和创造,只要是德国需要的,德国企业主就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派出工业间谍把情报弄到手,动作之快令人吃惊。例如,1856年柏琴偶然发现品红染料,当各国科学界还在惊愕疑惑之时,德意志新工业界大亨们就已经生产了。1879年,托马斯碱性衬里手炉发明后不久,这一技术就在德国各地推广,使得原来的冶炼工程师束手无策的洛林磷铁矿成为工业钢铁的主要来源,这一冶炼技术在德国的推广,极大地推动了钢铁工业及重工业其它部门的发展。因此,威斯特伐利亚的钢铁企业主在采用新技术和新发明成果方面比任何外国竞争对手都快得多。正因为这样,科学技术推动近代化的力量在德国表现比英法要突出得多。
  消化外国的技术与革新快,是因为德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较高,国外引进的技术都能比较快地消化吸收。但是德国不满足于引进、消化和吸收,更重要的还在于创造。德国是后起国家,许多技术往往都是从引进开始,然后加以改造提高,这使得德国在各项引进技术水平上都超过了母国。例如,德国从英国、比利时引进的冶炼技术,到1900年,德国所生产的钢75%是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直接法冶炼,而1909年德国82%的焦碳也是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回收炉熔炼,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最早开始采用电炉炼钢。苯胺染料的生产更加突出,霍夫曼等人从英国把生产技术带回德国,而到了90年代,德国的各项精良化工生产都走在英国前头,英国不得不派人到德国学习解决苯胺染料生产中的技术难题,不得不从德国进口化工产品。当然,德国在引进外国技术的时候,也不断发展自己原有的技术。
  可见,德国在超越英法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德国整个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国家利用发达的科技,加速了工业化的完成,使得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方面不得不进行适应性的变化调整,科学技术从而加速了德国工业化的进程。
19世纪30年代当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的时候,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开始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1834年以普鲁士为首的18个邦国建立了德意志关税同盟,取消同盟内的关税壁垒,制定统一的税制,加速了商品的流通,有力地推动了德国工业的发展。纺织工业捷足先登,1846年关税同盟各部已建成313家纺织厂,萨克森的开姆尼兹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采矿业和冶金业也得到一定发展,但主要仍集中在矿区所在地的山区,用当地的矿砂、木炭和水力作为原料和动力炼铁。40年代末鲁尔煤矿的开发,以煤代炭进行冶炼多了起来,冶铁中心才从山区转到鲁尔区。1835年从纽伦堡至费尔特的第一条铁路通车。1848年德国的铁道线达到2500公里。但是从整体看来,19世纪中期以前的德国工业仍以手工工场和小手工业为主。1848年时,手工工人占全德工人总数的2/3以上。19世纪中期以后,德国工业才迅速发展起来。 

 从19世纪初施泰因——哈登堡改革开始,到50年代,普鲁士政府陆续不断地进行农业方面的改革,容克经济完全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农业机械化水平大为提高。这一改革也影响到其他一些邻国。1850—1870年德国农业净产值从50亿马克增长至67亿马克。农业的发展,在原料、市场、劳动力等方面配合了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 

 到1852年,关税同盟扩大到德国全境,以经济为纽带,突破政治分裂状态,把全德意志连结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50—60年代德国出现了工业高涨。各种名目繁多的信贷机构和股份公司也纷纷出现,它们集中社会游资投入工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工业资金不足的弱点。全德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大发展。1850—1870年德国掀起了修筑铁路的热潮,铁路线长度增加几倍,达到1.88万公里。铁路运货量增长了27倍。修筑铁路对冶金业及相关的其他工业有很大刺激。1850—1870年德国的煤产量增加了4.1倍,生铁产量增加了5.6倍,钢产量增加了近28倍。恩格斯说,1848年革命后,德国“在20年中带来的成就比以前整整1个世纪还要多”①。在50—60年代德国的工业高涨中,重工业的发展最为突出。这就为德国较快地发展成资本主义工业强国奠定了基础。 

 德意志统一的完成,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德意志帝国政府于1873年建立了帝国银行,实行了金本位货币制度,统一了商业法规和度量衡,对交通运输业进行统一管理,实施了保护关税政策。所有这些措施对最终消除分裂状态,加强国内统一市场和促进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普法战争后对法国的掠夺为德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好处。50亿法郎的赔款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工业资本。割占来的阿尔萨斯蕴藏着重要的非金属矿钾盐,洛林则是重要的铁矿石产地,储量占全法铁矿总储量的85%。钾盐对德国化学工业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洛林的铁矿给鲁尔产煤区的冶金工业注入了新血液,使鲁尔很快成为德国的钢铁基地。今天联邦德国7大钢铁财团中最大的4个,包括著名的克虏伯公司,就都在鲁尔区。 

 德国工业革命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它对新的科学技术成果的运用。这与它重视教育,注意科学研究与生产发展的结合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19世纪20年代,德意志许多邦就开始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并大力兴办职业学校。德国是19世纪后半期文盲率最低的国家。德国的高等教育既注重基础理论的教学,又重视应用科学的研究。19世纪20年代,著名化学家李比西在基森大学创办的化学实验室,被誉为化学家的摇篮。哥根丁大学成为数学家的荟萃之地。70年代又建立起许多国家级的科研机构,如国立物理研究所、国立化工研究所和国立机械研究所等等。德意志民族在工艺技巧、科学文化水平及实际运用能力方面都居欧洲之冠,拥有许多高级专门人才。19世纪后半期,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提出的电磁感应定律,在德国得以付诸实践,1867年西门子制成了第一台发电机。德国的酸、碱等有机合成工业也有很大的进展。TNT炸药也是这一时期发明的。如此等等。到19世纪80年代,德国的煤、生铁和钢的产量已分别达到5910万吨、273万吨和62万吨,进入世界先进行列。1889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德国成为工业国家。德国工业革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而且,它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是交错在一起的。
人们在议论德国为何成为强国时,常提及德国民族勤劳和遵守纪律的特点,但德国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恐怕是更重要的原因。从普鲁士王国初期广纳逃避宗教迫害的能工巧匠,到近代德国科学巨匠群星璀璨,从德国报纸重视科技报道,到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无不反映了这一因素。正是在科技和教育方面狠下工夫,本世纪初,工业革命起步较晚的德国一跃超过英、法,成为欧洲综合国力最强盛的国家。一个世纪以来,虽然经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但德国仍然站在世界强国的行列,个中原因还是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战后这方面的事实有目共睹,无需赘述。“科教兴,国运兴”。德国的百年沧桑,难道不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吗?
在科技上,汽车,化工,有革命意义的量子论和相对论,其提出者都是德国的普朗克和爱因斯坦,颠覆了整个英国科学家建立的科学体系,虽然同时期美国也有爱迪生的那一大堆发明,不过那更像是技术而非科学.德国的颠覆直到现今都没有替代者.在意识形态领域,则和英国背道而驰,当然,现今这些东西都受到批判,比如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德国的意识形态和英国的正好相反,是一种集权主义,但是无论如何,德国的意识形态给世界带来了重大影响.应该说,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上半叶是德国的时代,这是一个真正的挑战英国的时代.德国真正有资格和英国并称为"霸主"之一,而苏联和美国不过是后继者而已,是德国和英国思想影响的继续,关于美苏的问题后面再讲.至少我觉得美国时代仅仅是一个过渡时代,美国无法与以前的英国和德国相比拟,至少在人类发展的历史意义上是如此,甚至不能算真正的"霸主",当然苏联就更不算了.

德国的发展道路也完全背离了英国的思想,而德国本身的崛起就与自身的集权密切相关,从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到后来的历次战争,与法国的交战,德国所走的道路并不是对外殖民,而是夺取临近和自身,当然,这和当时的殖民地被瓜分完毕有很大关系.
                    

    友情链接: 许昌人才网    颍川弦歌    许昌hao123    许昌外国语学院    汉魏网   许昌网站推广   许昌旅游资讯网

 
  咨询电话:0374-2629919   2624919 校长热线:0374-3311277 传真:0374-3311727 石岩外语QQ群:21983797   邮箱:info@rockintel.com
  地址:许昌市建设路296号(春秋广场棉麻公司三楼)  MSN:mryanshiwei@hotmail.com   
  豫ICP备09044570号